太史公有言: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戹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
總而言之人在不爽時會特別有寫文章的靈感
我就趁著心情因中華隊而盪到谷底的時間來寫些廢話抒發心中的怨氣好了
首先從中華隊說起
大家都知道台灣的國球不是棒球而是贏球
所以沒贏球就等著被噓爆
這次很多專業人士都用年輕、有潛力、再過幾年就能OOXX之類的形容詞來描述中華隊
顯而易見的
年輕人就是會抗壓性不足、會調整比較慢、容易失常
你總不能期待每個人的心臟都像張誌家一樣大顆吧
衷心希望教練團不要再用上述理由來當戰敗藉口
因為那是開打前就知道會發生的事
如果希望球員都能正常發揮實力就選老將吧
老將就算因為國際賽被操到受傷也比較不會心疼(誤很大)
剛剛到處逛又看到這則新聞
淪為亞洲第4 台灣別再當夜郎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308/4/1fnwo.html
針對他的標題我想說
自大的不是中華隊
而是那些活在幾十年前還以為韓國是手下敗將、中國出來就是給人call game的球迷
我們該檢討的是為何台灣沒有進步
我想外籍教練&完整的二軍制度是目前台灣最需要的(當然還需要自由球員制、有能力與資方抗衡的球員公會、經紀人制度..............)
這幾天看到兩則新聞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302/4/1fadh.html
他說:「就業力技能」優先順序排行調查依序為良好的工作態度、穩定度與抗壓性、表達與溝通能力、學習意願與可塑性、專業知識與技術、團隊合作能力、基礎電腦應用技能和主動發覺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東吳大學校長黃鎮台直指,培養大學生的「軟能力」,將會是高等教育愈來愈重要的責任。他說,軟能力包括溝通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待人處事態度與傾聽多元意見的能力等,這些幾乎與職場強調的就業力相吻合。
我覺得十分有趣
我想所謂的教育應該是教導每個人他所「必須學的東西」以及「想學的東西」
而良好的態度、穩定度與抗壓性、表達與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四者都是我認為「必須學的東西」
不論你是否是高級知識分子或想不想賺大錢
一個好的公民都應具備上述四個條件
這種人人皆需要的能力是不是該透過國民「義務」教育來好好教大家呢?
但我們的國小、國中甚至於高中教給我們的幾乎都是「專業知識與技術」
莫非要學習團結合作前得先通曉馬克士威的四條電磁學方程式或者是在崑崙山與天山中間的地區是塔里木盆地?
現在愈基礎的教育愈專業
愈高等的教育反而愈生活化
這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啊
還有一則是
聯合報:老師把國語變成恐怖世界!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308/1/1fod4.html
先不論小學生是否該學修辭學這玩意
我倒是不覺得出這種題目有什麼不好
很多人說出這種題目會讓小孩子失去學習動力
我想令小孩子失去學習動力的不是題目而是看到100分才會滿意的家長
倘若今天沒有分數壓力的話你就算考小學生相對論他也絕對不會說恐怖
因為他不需要拿高分嘛!!
不需要拿高分就不需要會
不需要會怎麼會有壓力呢?
說不定有人還會因為題目而對相對論產生興趣呢(我承認機率趨近於零)
又有人會說
出這種沒教過的題目根本是沒意義的事
但縱觀人生中有這麼多從天而降的難題
別說老師沒教過了
有些甚至連個標準答案也沒有
考試出個新鮮點的題目又何妨
只要在不違反公平原則的情況下
讓大家多接觸新事物不也很好嗎?
以上
嘴砲完畢